你好!欢迎光临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网站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河南省人民政府

首页> 政策法规 > 政策解读

河南日报农村版:重农固本 安民之基
——专访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特聘教授程国强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时间:2021-03-18

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凸显了新发展阶段党中央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为祖国大地带来了乡村振兴的暖心春风。

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给农民带来哪些新机遇?今后,谁会成为新时代农民?……3月17日,记者专访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特聘教授程国强进行了详细解读。

如何解读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要点?

程国强:往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一年管一年,今年的则要管整个“十四五”时期,为整个“十四五”的乡村振兴谋篇布局,制定框架,部署政策。可以说今年的文件更加注重政策举措的细化、实化、可操作化。

总的来看,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是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体现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的基本原则。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和整体性推进,为今年以及“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明确了目标,确立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作为一个新的开局、新的起点,乡村振兴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移,从过去的集中资源脱贫攻坚,转向常态化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五大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协调发展,目的在于通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补上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赶上全国现代化步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文件核心要点可概括为一个总体要求、两个基本底线、三个推进重点。总体要求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两个基本底线: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三个推进重点: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给广大农民带来的新机遇有哪些?

程国强:一号文件是关于“三农”工作的中央文件,一切都从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弱项问题。

首先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明确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抓紧出台各项政策完善优化的具体实施办法,为脱贫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提供过渡期继续帮扶措施,可以持续增强他们的发展能力,提高他们的发展水平,由此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其次,明确提出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通过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集聚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和力量,从而产生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给农民带来最直接的就是就业增收的机会。

第三,文件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统筹县域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本农田、生态保护、城镇开发、村落分布等空间布局,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文件要求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部署一批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农村消费、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等重点工程和行动。

由此将促进乡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乡村发展活力充分激发,乡村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农村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有这么一个亮点,首次提出了促进农村消费。我们也做了一个分析,农村消费大有潜力,现在农村消费还没有完全激活。目前,我国城乡社会收入和零售商品消费倍差高达2.55和2.11,也就是说现在两个农村居民的消费才能比得上一个城市居民的消费。整个农村社会零售商品销售总额6万亿元,只占整个全国总额的百分之十,但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这一系列举措实施后,就可以完全激发农村消费潜力,为扩大内需战略提供坚实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

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为何还始终要有危机意识?

程国强: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解决好十四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刚刚公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列为约束性指标,确保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作为政府必须确保实现的“硬任务”、坚守的底线,一方面体现了立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粮食安全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必须守住底线、把住主动权。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共同上升、相互激荡。所以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家安全观念,树立底线思维。

粮食安全,作为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的先手棋、主动仗,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意义重大。

首先,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只有牢牢端稳中国饭碗,从根本上解决好吃饭这个最大的民生问题,人民群众才能过上有尊严、体面、安全的幸福生活。

其次这是新发展阶段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的压舱石、稳定器。只有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个底线,才能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再次,这是应对复杂多变国际形势的基础支撑。这既需要稳定、持续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也需要健全产粮大县支持政策体系,让地方政府抓粮有动力、有干劲;同时,要实施党政同责,积极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有钱挣、有奔头。

随着乡村振兴的大力推进,今后,哪些人会成为新时代农民?

程国强:今年的一号文件也有很大的政策部署,在第十三条有个叫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这个跟过去的一号文件一脉相承,还是要求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用这个就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从根本上解决谁来种地这个历史性问题,中央一号文件还有一些部署。比如说要求培育高素质农民,要吸引城市各方面人才到农村创业创新,来参与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我的理解是,一号文件对于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有着以下部署,一方面是对于现有的小农户如何参与到现代农业建设有一个很重要的安排:要鼓励发展多种形式规模适度经营,重点是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组织,同时对于如何培育新农民也要发力。另一方面要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乡村产业创新中做大做强,还要支持一些市场主体,建设区域性农业全才社会化服务,包括高素质农民、城市各方面人才在农村创业创新。

实际上,整个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中有一个人才振兴的要求。首先产业振兴需要人才来振兴,而乡村振兴是要求不管谁来种地,谁来从事乡村的产业建设、服务等,也都必须实现人才振兴这个目标才能完成。

所以对于今后来讲,谁来种地?谁来参与乡村振兴?第一是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也就是新农人,包括传统农户如何培养高素质农民、培养家庭农场、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的主体以及公司、龙头企业如何下乡;第二是农村二三产业的人才,尤其是乡村产业振兴,今后的重点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拓展第二产业链,这样乡村振兴就需要大量二三产业发展人才;第三,要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行动,既有硬件建设,还有软件建设,这就需要乡村的公共服务人才,还有整个乡村的振兴发展,要加强治理、管理,需要领路人、带头人。根据我们的调研,很多乡村之所以发展走在前面,最关键的是他们有带头人、有能人。所以如果要完成乡村振兴这个宏大的任务,需要大量的农民带头人、领头雁,还需要乡村治理人才,需要农业科技人才。这些人才都是未来乡村的新农人、新农民。

归根到底,我们在现有基础上,如何在农业生产经营环节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业经营人才,一方面我们需要专业化、年轻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另一方面,也需要一些新型的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第三是要有各类市场参与的社会化服务主体(比如农机公司等)。此外,还需要农村的治理人才、领头雁、科技人才等人才力量。

未来种地怎么种?它应该是从根本上对过去的一种农业发展方式的颠覆。过去我们一家一户的、分散的、小规模的、手工的这样一种方式,现在基本上被现代的物质装备、现代社会化服务体系、现代的一些要素来替代。几个大宗的农产品,如水稻、小麦、玉米基本上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也就是说不需要人工在作业的环节了,这应该是我们整个农业现代化一个非常显著的标志。下一步是在组织化、社会化这个环节按照现代化的要求,特别是我们通过农业经营制度的创新,包括土地制度的创新等,能够为我们的现代化奠定这样一个基础。



相关链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