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光临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网站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河南省人民政府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 > 建议提案

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河南人大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第182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办公室 时间:2024-08-22

豫粮文〔202493

 

刘志军代表:

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代表关于进一步做强粮食产业经济助力河南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建议(第182号)后,我局高度重视,专题召开了会议进行研究,组织相关处室人员成立了工作专班,对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进行了深入调研,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研究提出了具体措施,回复如下:

近年来,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省农业农村厅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加快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升粮食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农业强省建设贡献了力量。2023年,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324.86亿斤,粮油加工业总产值达到3048亿元,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河南力量。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人大代表提出的“五个聚集”,持续推动河南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发展

健全完善粮油产购储加销体系,由各环节分散经营向一体化发展转变,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培育一批粮油加工产业融合领军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向产业链上游延伸,与育种、种植、收储等经营主体结成粮食产业化联合体和利益共同体,探索专种、专收、专储、专用的“四专”模式,发展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专业化收储,通过订单农业、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方式建立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鼓励粮油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积极发展“订单+期货农业”等农业发展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向产业链下游拓展,加强成品仓储、物流配送、销售终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现代仓储物流体系和营销网络,降低仓储物流销售成本,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扩大优质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新老产业协调发展、新旧动能有序转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步伐,淘汰一批加工能力较弱、加工效率较低、加工能耗较高的落后产能。加快推动粮油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完善粮油加工业技术标准体系,推进粮油适度加工和副产物高效利用。强化节粮科技支撑,开展“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的提质减损增效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强化相关技术成果推广应用。鼓励龙头加工企业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充分挖掘副产物潜在价值,向营养健康、新材料、生物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拓展新空间。鼓励企业或第三方机构建立副产物收集、处理的绿色通道,开展专业化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经营服务。支持粮食生产、仓储、加工、金融等经营主体,组建产业联盟和各类联合体,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合作共赢。

三、深入推进主食产业化

引导企业重点开展以面、米为原料的主食加工,扩大传统主食和西式主食加工的引领优势,大力发展预拌粉和即食、方便、休闲、功能、营养食品,提升主食工业化生产和社会化供应水平。保护并挖掘传统主食产品,增加花色品种。支持工业化米粉(线)、米饭、米粥、馒头、挂面、鲜湿面、速冻主食、杂粮及薯类主食产业化项目建设,扩大我省主食产业化发展优势。加强主食产品与其他食品的融合创新,鼓励和支持开发个性化功能性主食产品。改造建设一批规范化、机械化、规模化的大型主食生产加工配送中心或主食厨房,建立一体化主食销售供应网点。讲好传统主食的故事,提升主食产品的非价格竞争力。

四、加大粮油品牌培育力度

印发《2024年河南粮油品牌建设工作方案》,坚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发展,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围绕“端牢金饭碗 豫见好粮油”宣传标语,鼓励支持省内优质粮油企业产品创建河南优质粮油品牌。深入挖掘粮油产品的地方特色,制定完善与品牌配套的基地标准、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质量标准等。采取“线下宣传活动+线上媒体宣传”的形式,开展粮油品牌集中宣传,不断提升河南粮油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更多粮油产品实现由卖普通商品向卖品牌商品转变。改造提升一批“老字号”,深度开发一批“原字号”,培育壮大一批“新字号”,大力发展“健字号”“药字号”“妆字号”等粮油产品品牌,抢占休闲食品、特色功能食品新赛道,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促进粮食产业结构优化、提档升级。支持粮食加工企业发挥专业精神、工匠精神,着力培育一批消费者认可的优质企业品牌。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区域性交易会和洽谈会,加强粮食企业交流合作。

五、推动粮食产业集聚发展

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粮食产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坚持品牌化、绿色化、数字化、集群化方向,以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谋划建设一批现代粮食产业园区,打造农业产业强省的主引擎、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创新驱动的引领区和集聚发展的示范区。指导园区发挥区域粮食资源优势,合理确定主导产业,着力打造标志性产业链,避免同质化竞争。利用黄淮海平原现代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南阳盆地现代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引导向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粮油产品优势区的地区布局,培育一批现代现代粮食产业园区。充分发挥现代粮食产业园区原料供应、交通便利、市场庞大等优势,重点吸引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增值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龙头粮食加工企业落户。进一步细化支持绿色食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粮食企业竞争力,增强企业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延伸粮食产业链条,提升粮食产品附加值。

六、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

深入实施“科技兴粮”战略,支持粮食领域产业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加大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扶持力度,加快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粮油技术创新体系。加强顶层设计,设立专项资金,加大智慧农业科研投入,优化科技创新布局,培育科技创新主体,组建高素质的农业科研队伍。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为主要抓手,高质量供给适应现代化粮食产业发展需求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围绕延链、补链、强链,继续推动完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布局,加快补齐机械化装备、精深加工、绿色生态等技术薄弱环节专家岗位扩大对优势主产区技术支撑覆盖范围。

七、打造一批数字农业应用场景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资金投入,组织申报一批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一批智慧农业引领区,推动规范化农场(牧场、渔场)数字化升级。推进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县建设。

 

 

 

                                                                  2024年7月10日